English

“人家”三义

1999-03-27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儿化和轻声,在北京话里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。同样两个字,儿化与不儿化,哪儿重读哪儿轻读,都能产生不同的词义。试举《儿女英雄传》三例。

所以才商量着作成那样假局子,我们爷儿三个先来,好把人家引进门来。

人家各有个内外,难道人家还好后脚儿就跟你进来不成?

不是说爹娘没了,没有爹娘给说人家了,这一辈子就永远不出嫁。

例一中的“人家”,是“别人”“他”“某人”的意思,书中指的是假尹其明真安老爷。在读音上,“人”字要重读,“家”字要轻读,也可以读成jie(街)。这样的例子在《红楼梦》里多处可见,随便引两个例子:“人家那头儿也说了,只认得这一门子,现在定了,还要备一分大礼来送太太呢。”这里的“人家”指某藩王。“那同伴去的伙计们,辛辛苦苦的,回来几个月了,妈妈和哥哥商议商议,也该请一请,酬谢酬谢才是,别叫人家看着无理似的。”可以看出,这里的“人家”是指伙计们。

例二中有两个“人家”,义又有所不同。第一个是“住宅”“住家儿”“百姓家庭”,书中指的是青云山何玉凤的家。在读音上,“家”字重读,还必须儿化。相同例子它如“地保想了想,这一带都是旷野荒山,哪有人家(儿)去寻(xín,要、讨)热水?”第二个“人家”,则同例一,仍然指那位假尹其明真安老爷。“人家”儿化指“家庭”的例子,《红楼梦》里也有,并且把儿化字也写出来了,如“二爷还记得那一年在园子里,不是二爷叫我打梅花络子时说的,我们姑奶奶后来带着我,不知到哪一个有造化的人家儿去呢。”

例三的“人家”,现在用起来较为普遍,是专门对女孩子们说的,指“亲事”“婆家”。在读音上,家字也必须儿化。再引个《红楼梦》的例子:“这里头就是五儿有些狐媚子,听见说他妈求了大奶奶和奶奶,说要讨出去,给人家儿呢。”

在《儿女英雄传》里,同是“人家”二字,就有指人、指事、指处所三种迥不相同的语义;甚至在同一句话里(例二),前后仅隔七字,意思也完全不同。原因就在于语言环境不同,语音不同,很复杂。联系到《红楼梦》里的例子,我们看到,这里有不同的身分、不同的年龄、不同的性别、不同的对象、不同的事情、不同的口气、不同的处所,因之讲出“人家”这两个字来,就有不同的含义。

对于像《红楼梦》《儿女英雄传》这样的对话,我们如果能严格而又准确地按照北京话的口气来讲,我想,一定会得到许多人得不到的艺术享受;反之,如果仅从字面上去“看”,这些很有特色的古典小说,恐怕有些地方是很难理解的,当然也更读不到什么艺术感染了。吕叔湘先生曾经比喻说,语言在地面上是坎坷不平的,“过往行人,小心在意”;吾师华粹深先生要我们读《红楼梦》时,特别强调要“细”,我想二位先生的话是很对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